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,应该纳入青少年素质教育范畴里。 什么是素质,我认为“素质”应该是决定一个人的行为的重要基因,这种素质包含很重的感情因素,尤其是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。列宁曾这样说的:“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。”还说过:“没有人的感情,就从来没有、也不可能有人对
真理的追求。”这里说的感情是指在学习理论和实际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感情。因之,素质的形成是否可以理解是“感情与理智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,或者说是实践基础上感性与理性的统一”。这种统一,形成了人们的高层次的感情,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因素;它不是单纯的知识,不是单纯的理论,也不是一般的修养,而是融化在人们心灵中的深层次的感情。这种素质有先天的,但更多的是后天的。随着年龄的增长、环境的影响而深化,甚至改变。 素质有哪些内容,对此争论很多,说法不一,我个人的体会应该有以下几方面:政治素质、道德素质、思维素质、心理素质、生活素质、文化素质、审美素质、身体素质以及种种非智力因素的素质,如想象力、创造力、专注力、记忆力、毅力、耐力、感知力、意志力、合作意识,等等。这里只能说是个人的感受把它罗列在一起。这样罗列是否合理可以研究,也可以更科学地归类,但是,素质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,不同年龄段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,但不能把青少年阶段素质的教育只是培养非智力因素,而把政治素质的培养看作是成年人阶段的事。 我总觉得对青少年素质的教育的根本点是爱国主义,这是政治素质的核心。这种教育不是停留在表面上、答卷上、理……